地铁e族

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tom

城际铁路与市郊铁路的明显区别:前者250km快速直达,后者通勤为主150km速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3-28 09:33:01 20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江岸行 于 2023-3-28 09:35 编辑
深色铁 发表于 2023-3-28 09:03
先不说2047远期数据差错了,2032年80万的近期客流能实现吗?根本就不可能嘛 ...


11号线今年应该就能到80万,这是开通7年后取得的成绩,也是从十几万客流逐步涨起来的;2032年,14号线开通十年,到80万怎么就不可能?
十年前,要是有人说5号线客流会在百万以上,估计你也会觉得根本不可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3-28 09:38:26 20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左岸469 发表于 2023-3-28 08:57
上14的时候 能预测到 以后上几条地铁了吗 能预测有 深惠城际 还有深大城际了吗 有21了吗  和以后几条线了 ...

远期客流还有考虑惠州段的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3-28 09:43:09 20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岸行 发表于 2023-3-28 09:33
11号线今年应该就能到80万,这是开通7年后取得的成绩,也是从十几万客流逐步涨起来的;2032年,14号线开 ...

几年后随着线网线路的增多,只会分流现有的客流,就别指望达标了。至于五号线,那等于是深圳的半个环线,情况特殊没有可比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3-28 11:46:43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那要看人口会不会持续增长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3-28 11:51:07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岗厦北站 发表于 2023-3-28 11:46
那要看人口会不会持续增长啦!

人口肯定会增长的,中国的人口是个bug,跌到日韩那种比例是不可能的,一线城市丁克率1%都没有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3-28 11:57:21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Bonjour 发表于 2023-3-28 11:51
人口肯定会增长的,中国的人口是个bug,跌到日韩那种比例是不可能的,一线城市丁克率1%都没有哇 ...

人口增长, 也要看什么地方, 北京纾解行动开始后,这几年是负增长, 而深圳就这么点可怜的地盘, 再怎么增长也不可能比京沪的人口还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3-28 12:00:03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深圳容纳人口的极限是多少,现在已经两千万了, 再增长1千万,不知道行不行。 不过那样的话深圳新增的人口晚上睡哪里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3-28 12:06:07 20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junzhu 发表于 2023-3-28 12:00
不知道深圳容纳人口的极限是多少,现在已经两千万了, 再增长1千万,不知道行不行。 不过那样的话深圳新增 ...

还是要提高一点住房供应,保障性住房也得跟上,但显然有的人只对写字楼感兴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3-28 12:07:30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EMBRAF 发表于 2023-3-28 12:06
还是要提高一点住房供应,保障性住房也得跟上,但显然有的人只对写字楼感兴趣。 ...

住房是敏感话题, 我们还是少提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3-28 12:08:36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unzhu 于 2023-3-28 12:10 编辑
EMBRAF 发表于 2023-3-28 12:06
还是要提高一点住房供应,保障性住房也得跟上,但显然有的人只对写字楼感兴趣。 ...

写字楼看起来更现代化、更发达, 所以领导们恨不得市区里面全是摩天写字楼,这种风气不仅深圳,现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市区都在大建写字楼, 比较离谱的就是落后省份广西的南宁,南宁的摩天写字楼看起来似乎比深圳还壮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3-28 12:11:26 20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junzhu 发表于 2023-3-28 12:07
住房是敏感话题, 我们还是少提吧

我说得没啥问题吧,深圳的写字楼空置率不低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3-28 12:15:28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unzhu 于 2023-3-28 12:22 编辑
EMBRAF 发表于 2023-3-28 12:11
我说得没啥问题吧,深圳的写字楼空置率不低了。

深圳的写字楼空置率还真不算高, 在四大一线里和上海的空置率差不多,毕竟几大一线城市里京沪深的写字楼总体量太大了,远超广州的体量,即便这样也比内地其他城市的空置率低很多, 并且主要还是受前海新建的写字楼没有入住带来的空置的影响。
这是香港一家机构发布的2021年国内甲级写字楼存量排名,上海(1509万方),北京(1085万方)、深圳(1081万方)、香港(925万方)、广州(723万方)、成都(397.3万方)、重庆(343万方)、杭州(256万方)、南京(237万方)、武汉(230万方)。  
而甲级写字楼的空置率:香港9.6%,北京9.8%,上海17%,深圳21%,,,青岛(48%)、天津(42%)、沈阳(38%)、厦门(34%)、南京(30%)、武汉(34%)、长沙(34%)、厦门(34%)、西安(33%)等。

上面的数据只包含了高端甲级写字楼的数据, 除了甲级写字楼,还有很多非甲级写字楼,建筑体量更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3-28 14:39:00 20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Bonjour 发表于 2023-3-28 11:51
人口肯定会增长的,中国的人口是个bug,跌到日韩那种比例是不可能的,一线城市丁克率1%都没有哇 ...

建议看下联合国发布的人口报告2022,数十年后,大陆地区65岁以上老龄化率是直追日韩台港新这些地区的,当然也许那时候我们都老了,不玩地铁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3-28 15:32:21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左岸469 发表于 2023-3-28 03:25
三年后就知道了 目前深铁投回复的是 初期 平峰8分钟
你的20分钟依据是基于什么?
我以前问政过 深铁投, ...

现在看他们的回复没什么用
穗莞深城际,当时还回复说5分钟一趟呢,结果1个小时一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3-28 15:39:10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Bonjour 发表于 2023-3-28 11:51
人口肯定会增长的,中国的人口是个bug,跌到日韩那种比例是不可能的,一线城市丁克率1%都没有哇 ...

深圳人口会增长,但是未来不可能大增长了
每年有个几万人,十来万人的增长幅度就不错了
深圳规划的人口极限是常住人口1900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3-28 15:39:32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junzhu 发表于 2023-3-28 12:00
不知道深圳容纳人口的极限是多少,现在已经两千万了, 再增长1千万,不知道行不行。 不过那样的话深圳新增 ...

深圳规划的人口极限是常住人口1900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3-28 15:43:59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坚韧内省 发表于 2023-3-28 15:39
深圳人口会增长,但是未来不可能大增长了
每年有个几万人,十来万人的增长幅度就不错了
深圳规划的人口极 ...

全国人口,确实会降,但是日韩那比例,我个人觉得不会出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3-28 17:14:49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觉得广州东莞设站密,不如欣赏一下同一条线佛山的设站
另外东莞的站距远没有4km,寮步-松山湖全线最大站距很明显有照顾深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3-28 19:18:32 20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仓鼠笑笑 发表于 2023-3-28 17:14
觉得广州东莞设站密,不如欣赏一下同一条线佛山的设站
另外东莞的站距远没有4km,寮步-松山湖全线最大站距 ...

我觉得设米点可以接受。
深圳中轴是末端,按广州28号是的站距3.85公里设站。
国家对市域(郊)铁路要求是站距大于3公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3-29 01:02:22 20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EMBRAF 于 2023-3-29 01:11 编辑
tom 发表于 2023-3-28 19:18
我觉得设米点可以接受。
深圳中轴是末端,按广州28号是的站距3.85公里设站。
国家对市域(郊)铁路要求是站 ...


有没有一种可能市府想的和你不一样,市府更不认为常龙是市域(郊)铁路。在这个前提下跑去问政必然是一个结果就是鸡同鸭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Email:ditieeservice@sohu.com|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地铁e族 ( 粤ICP备18050103号-2 )

GMT+8, 2025-8-4 21:29 , Processed in 0.06090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