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e族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46|回复: 0

[4号线] 青岛4号线:每次突破,都在向“建设世界一流地铁”迈进

[复制链接]

791

主题

850

帖子

3337

积分

活跃会员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22-12-27 09:37:07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锚定“建设世界一流地铁,打造一流城市投资建设运营商”的“双一流目标”,青岛地铁发布了《建设世界一流地铁目标体系》(建设篇),确定了“以创新为引领”,打造“安全、优质、高效、绿色、智慧、和谐”的地铁工程的“1+6”的目标体系。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4号线的每一次创新和突破,都是青岛地铁在“建设世界一流地铁”征程上迈进的一步。

        安全:高难度下穿展开“毫米级”的较量

        高举创新大旗,4号线在建设过程中大胆尝试、细致部署,与险峻环境展开了“毫米级”的较量,对地铁工程的安全性做出了全新的定义!

        4号线人民会堂站—信号山(青大附院)站要穿越已运营的3号线区间隧道,两条线路的间距只有区区不到2米,也就是一人多高的距离。这样的超小径距下穿,任何一点闪失,都有可能造成两条线路不可挽回的损失。要评估下穿的情况,一个关键指标就是的沉降值。为此,4号线专门启动了“TBM对各地层震动和位移影响研究”,为这一段的下穿提供了理论保障。实际操作中,通过优化TBM掘进参数以及注浆的材料和工艺,强化掘进过程中的风险管控,最终,测得3号线的沉降值是1毫米,远小于5毫米的规定限制,在当时创造了国内超小径距下穿运营线路的沉降值纪录。

        安全是地铁建设运营的“基本盘”,在青岛地铁《建设世界一流地铁目标体系》(建设篇)6个具体目标中,“安全”排在首位。4号线沿途地质变化复杂,特别是东段,富水砂层和上软下硬的地质给施工安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4号线坚持科技创新为导向,成立多项科研课题,对重点工作和卡脖子工点重点调度。结合4号线施工情况,开展了TBM超前地质预报、不同地质条件的注浆研究等一系列的科研课题。4号线借助新型技术和大型机械,全线顺利穿越百余个风险源,成功侧穿杭鞍高架及福辽高架桥桥桩,为“建设世界一流地铁”打下扎实的基础。

        优质:以建设百年地铁为导向

        青岛地铁坚持以“建设百年地铁精品工程,打造一流运营服务品质”为工作导向,注重工程实体优质,强化过程管控。在《建设世界一流地铁目标体系》(建设篇)优质目标一栏,“实现主体结构不渗不漏”被作为核心目标提出来。

        渗漏长期困扰地铁建设行业,对于青岛尤甚,而对于4号线,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青岛地处沿海,地下水较为丰富,4号线东段靠近山海,穿越多处富水砂层,在这样的环境下的明挖车站,对围护结构防水要求较高,一般的围护结构难以达到理想的止水效果。

        沙子口站是4号线的第22座车站,处于富水砂层中,地下水与海水连通,是整条线防渗漏的难点车站。经过勘察、论证,这个车站围护设计采用了地下连续墙结构技术。车站地下连续墙施工完成后,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基本无渗漏水,通过现场监测,围护结构基本无变形,既保证了基坑开挖施工安全,又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更重要的是,最大程度为投入运营后车站免去了渗漏的风险。

        规划建设为运营,运营服务为乘客——将提升乘客出行体验作为目标,4号线从细节之处抓工程品质。4号线贯穿新老城区,沿线学校、医院、居民区众多,为此,4号线结合沿线地质条件,采用了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减振垫浮置板道床、梯形轨枕道床、多等级减振道床、中等减振道床、普通道床等6种形式道床,其类型多样、形式复杂、工序转换频繁,创青岛地铁道床工艺形式复杂之最,只为将对地面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

        高效:月进尺突破“900米+”大关

        4号线是山东省2022年重大项目之一,是一条教育线、医疗线、旅游线,是市民关注的民生线。青岛地铁秉承“为人民建地铁、为城市建地铁”的理念,全力推进4号线建设,不断实现新突破,创造新纪录,打造新标杆。

        自土建阶段开始,4号线就按下了建设的快进键。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疫情的影响,青岛地铁建设分公司结合以往线路建设经验,采取主体、附属同时抓的战略方针,组织各项目部开展劳动竞赛。2022年3月10日,随着“浮山号”TBM破岩出洞,4号线提前20天实现全线洞通。在此之前,03工区TBM掘进月进尺突破900米大关,达到923.95米,这是青岛地铁迄今为止的掘进纪录,是真正的青岛速度。

        技术的创新、工艺的改进、新型设备的使用,一路加持着青岛地铁4号线建设“加速度”:采用“自变型轮胎式混凝土施工车”进行浇筑,不断刷新了单日铺轨施工纪录;2022年5月30日,4号线供电、通信“双通”,是青岛地铁首次同步实现“双通”。

        新突破、新纪录的背后,是建设者们攻坚克难的智慧和青岛地铁饱和式的投入。4号线轨道铺设高峰期,同时开工20多个作业面,大型机械设备投入百余台,施工人数达到1500余人;供电、通信施工高峰期,关键设备总量达3500余台,主干线缆总量超过1000公里,高峰时段全线50余个班组同时作业,现场施工人数超1500人。三个专业高峰期人员、设备投入均创青岛地铁之最。

        绿色:首次尝试盾构渣土重复利用

        地铁那么长,建造地铁时,挖出的渣土都去了哪儿?4号线双向有大约8公里的盾构掘进,盾构出大约20万立方米的渣土。这些渣土呈泥浆状,转运填埋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撒漏,影响沿途环境。曾经,这些盾构渣土是令建设者头疼的废弃物。然而在青岛地铁4号线,这些“废物”却变成“宝贝”。

        在土建阶段,青岛地铁建设分公司在沙子口站引入盾构泥水分离设备,将运出的盾构渣土分离成碎石、砂、干化泥饼和滤液水,泥饼方便运输,沙石用于现场施工,滤液水经过沉淀用于工地和施工用水。这项技术消除了渣土运输、堆置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解决了渣土外运对项目施工进度的影响,同时实现了渣土中沙石和水的再利用。这也是青岛地铁在盾构渣土资源化利用方面迈出的第一步。

        今年8月,青岛地铁集团在国内轨道城市中率先发布《绿色城轨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了青岛地铁绿色城轨发展的总体目标,围绕整体目标设置能耗强度、出行占比提升、绿色建筑创建、绿色能源利用等具体指标。在“方案”的指引下,青岛地铁锚定打造世界一流绿色地铁的目标,将双碳与绿色城轨发展目标贯穿于青岛地铁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

        智慧:远程消灭供电事故萌芽

        为给线路开通的智能化运营提供硬件基础,4号线首次采用供电智能运维系统,相当于给供电系统加入“大脑”。通过在地铁供电设备上部署多种传感器、动态视频监控等现场监测装置,实现远程在线监测、监视设备的运行状态及设备周围的环境状况。当设备出现故障或现场发生异常时,能在第一时间自动采集信息,并向智能运维管理平台发送监测信息和报警信息,运维人员无需亲临现场即可及时了解设备运行状态,直接对现场进行监听、监视,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提高故障处理效率和应急响应速度,同时降低了运营人力成本。此外,建设了青岛地铁首个电扶梯、站台门、供电智能运维系统,科学开展设备健康管理和故障预测,极大降低了人工巡检及维护成本。

        在4号线建设过程中,应用轨行区智慧调度系统与智慧平板车,综合利用物联网、人员定位、视频监控、智能芯片等先进技术,从本质上保证了轨行区安全。

        和谐:过街通道施工完全让路于民

        4号线是一条完全位于主城区的线路,途经多家知名医疗机构、中小学校及多个大型社区,这也给4号线的施工提出了新课题:建设过程中如何将对沿线居民生活的影响降到最小,打造和谐地铁,真正做到“短暂的打扰,永久的便捷”?

        在埠西站,有一段49米长的通道连接着车站到辽阳西路北的地面出入口,这一路段毗邻大型社区、农贸市场、商超,人流、车流如织。按照传统的矿山法,需要在辽阳西路占路施工6个月,对于原本就拥堵的辽阳西路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地下通道的施工能不能不卡辽阳西路的“脖子”?这是摆在4号线建设者面前的一道“必答题”。经过多种工法的比选,4号线最终选定了矩形机械顶管施工。

        与传统的矿山法相比,顶管法具有工期短、人工少、安全系数高等诸多优点,最重要的是,顶管法不需要占路施工!但是,通道呈矩形,液压千斤顶磨盘呈圆形,所以在四个角有磨盘“盲区”,顶管法只能在较软地质推进,在埠西站“上软下硬”的地质开展施工必须要解决“盲区”的问题。青岛地铁进行技术攻坚,对“盲区”进行改良,最终在埠西站取得了满意的施工效果。 据了解,在4号线,使用矩形顶管法施工的车站就有3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地铁e族 ( 粤ICP备18050103号-2 )

GMT+8, 2024-5-8 19:28 , Processed in 0.02013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微信登录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