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2-9-2 17:16:54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建设规模和技术标准
(一)线路走向及建设规模
深惠城际前海保税区至坪地段位于深圳、东莞市境内,线路自深圳市前保站(含)引出,经东莞凤岗镇,终至深圳市坪地站(含),新建正线58.9公里(含坪地站预留双折返线工程0.5公里),采用地下敷设,设车站11座。
(二)主要技术标准
1.铁路等级:城际铁路。
2.正线数目:双线,线间距:4.0米。
3.速度目标值:160公里/小时。
4.最小曲线半径:一般1500米,困难1300米,局部限速段落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曲线半径。
5.最大坡度:一般20‰,困难30‰。
6.动车组类型及编组:CRH6城际动车组,8辆编组。
7.到发线有效长度:400米。
8.列车运行控制方式:CTCS-2+ATO。
9.调度指挥方式:调度集中(CTC)。
10.最小行车间隔:3分钟。
二、运输组织
(一)运输组织
1.原则同意本项目采用城际动车组开行站站停列车的运输组织方案。
2.原则同意本项目采用前保至惠东北(惠州北)、前保至新圩的大小交路,预留深大(大鹏支线)城际跨线列车交路。应结合运量需求、运营管理及列控系统兼容性研究成果,深化列车开行方案研究。
(二)车站分布
本段新建前保、怡海、鲤鱼门、西丽、深圳北、五和、平湖、凤岗、大运北、龙城和坪地等11座车站。其中前保站为折返站。
本项目暂按与坪地至新圩段同步建成运营设计,新圩为列车交路折返站,应加快坪地至新圩段前期工作。
(三)闭塞分区划分和列车最小行车间隔
根据线路平纵断面,按满足城际动车组、列控车载设备控车参数、动车组制动距离等运营要求,进行闭塞分区划分;闭塞分区划分按照满足城际动车组列车最小行车间隔3分钟设计。
(四)运营管理模式及调度区划分
1.原则同意按照自管自营管理模式开展下阶段设计。
2.新设2个列车调度台,分别负责前保(含)至五和(含)、五和(不含)至坪地(含)的调度指挥。
三、线路及轨道
(一)线路
1.原则同意线路平纵断面设计。后续进一步核实线路与相交工程的控制高程及相关构筑物结构分布,细化完善工程设计。
2.原则同意前保至怡海段采用下穿燃气分输站的线路方案,DK17+000~DK22+000段采用变电站东侧线路方案,五和站采用深大城际外包深惠城际的线路方案。
(二)轨道
原则同意采用的轨道设计原则及标准。正线轨道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采用双孔限位板式无砟轨道、60公斤/米钢轨,道岔区铺设长枕埋入式无砟轨道。后续结合本线特点及运维需要,对板式无砟轨道及配套扣件进行专题研究,经论证并试验后,合理确定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尺寸及扣件类型。
四、地质
(一)受外部环境影响遗留部分勘探量,应尽快完成剩余钻探,完善地质勘察报告,并进一步核实明挖段岩土施工工程分级。
(二)大运至龙城区间爱联河暗渠压覆线路段岩溶强烈发育,应加强综合地质勘探,施工中加强超前地质预报。
(三)沿线分布可溶岩长度约8.4公里,可溶岩与非可溶岩交错分布,岩溶中等~强烈发育,岩溶地质条件复杂,应尽快完成岩溶专项勘察,分段细化岩溶段地质条件评价,为设计提供地质依据。
(四)沿线花岗岩分布长度约48公里,花岗岩差异风化和球状风化发育,应加强差异风化发育段的勘探,根据勘探成果进一步优化纵断面,尽量减少隧道洞身穿越软硬不均地层的长度。
(五)前保站至鲤鱼门站段为填海段,填土中含大量花岗岩质块石,块径、厚度变化大,欠压实,应进一步加强勘探和评价。
(六)应加强沿线地表水、地下水的取样、试验,进一步查明地表水、地下水的侵蚀程度和类型。
五、隧道
http://td.gd.gov.cn/zcwj_n/xkgg/content/post_4006606.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