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年小故事:从规划到开工,17号线经历了什么?
本帖最后由 秋霞星月 于 2025-7-26 00:08 编辑转眼之间,深圳地铁五期规划已经落地几年了,各条线路也都陆续进入了施工阶段。细看五期里的线路,15号线和17号线这对“兄弟”都是上一轮规划中被搁置的“弃子”。不过,相比于15号线“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超级快建设进度,17号线却以“世界最难地铁”这一特点从五期规划各线路中脱颖而出。。深圳地铁17号线,也称平湖线,全长28.7公里,规划设站25座。其一期工程建设里程18.8公里,共设18座车站,近期采用6A编组,设计时速每小时80公里的规格。线路南起罗湖侨社客运站,北至上李朗片区。大致是一个问号走向,这个问号走向来源非常的有意思,因为17号线早期根本不是这么走的。那么?为什么17号线走向如此奇葩?”世界最难地铁”到底是怎么被规划出来的?这条看似普通的加密线背后,究竟藏着什么样的故事?本期视频,我们一起了解17号线的前世今生老城新生,攻坚克难—深圳地铁17号线的传奇史书P1,数易蓝图,17号线早期规划变迁史 可能有人问:哎?这编号都到17了,肯定是一条刚进总规不久的新线路吧?若认为这是条新近规划的线路,实为误解——17号线的规划沿革之复杂堪称深圳轨交网络演进史的缩影:自1996年首次提出构想到最终落地,历经三次重大线位调整、三次敷设方式变更,以及多次区间线位比选微调。这条看似普通的南北向轨道走廊,实则是深圳城市规划迭代的见证者,其见证了深圳城市核心区不断外扩的历史过程。 1996年,深圳就计划利用改造广深铁路,开行城市通勤列车。将其纳入深圳轨道交通线网中。这也是查证的最早17号线相关规划。2001年,深圳发布了《深圳市综合交通与轨道交通规划》简称01版本总规划。2001年的《深圳市综合交通与轨道交通规划》(下称01版总规)提到:规划罗平线(10号线)(广深铁路深圳-平湖段),在现有的长途客运基础上,增加城市客运铁路交通的功能。深圳至平湖增设站以下车站,老街站,笋岗站,布吉检查站,布吉站,及平湖。铁路改造形式可参考九广铁路罗湖与红勘之间的运营方式。兼顾长途客货运以及短途多站客运服务,使之获得更佳的经济效益。线路全长16km,并预留前往东莞的条件。也就是说,17号线早期是完全借鉴了河对面的东铁线设计,并且是深圳地铁里面最早一批跨市线路,应该也是深圳唯一一个跨市段得而复失的跨市线路。下面我们简单了解下各个车站。 罗湖站:本站为深圳火车站,可换乘1号线。鉴于本线是在既有线基础上开行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因此站台应该和长途客运在一起,只是分开检票/候车。隔离长途列车乘客以免乘坐错误车次。老街站:本站为普通站,虽然01版本总规划中,1号线已经有老街站,但是本线无法换乘1号线。由于没有具体文件,无法弄清罗平线站台设置情况。笋岗站:或称为深圳北站,本站可以换乘9号线。一说本站是罗平线始发站,因为深圳站站台太少。布吉联检站:布吉关位置,即3号线草埔站外面,也就是差不多现在那个工业站位置(火车公园)布吉站:本站为深圳东站,可换乘3号线,具体问题和深圳站一致。平湖站:这边注意一下,平湖站不是现在广深城际那个平湖站,那个平湖站在双拥街。我们说的这个平湖站位于平湖南编组站,在李朗这边。本站可以换乘11号线或12号线。 东莞方面,《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2004提到,规划广深市郊铁路:一条由北部-东南方向的切线,全长56.4公里,约设站7个,其中3个换乘车站。其功能是:连接东部城镇密集带,并对外衔接广州,深圳。作为17号线的祖宗,这玩意的考古成功确定了17号线在绿龟线网的元老地位。罗平线作为连接火车站和平湖中心的线路,不同于平南,平盐的线位几经更换。其自始至终都有自己一套演化历程,没被插足。所以你龟大元老是1号线,二元老是2/4号线,17号线能排三元老,和3/7/11/14号线这些坐一桌。 不过广深铁路改造这一方案在下一版2007规划中被踢出,被轻轨16号线(今10号线)替代。我们知道广深铁路2007年才完成四线化,同时深圳站站房太小,站台太少。即使是现在,不少车进站都要排队等待。不可能有空间再围个空间来停通勤列车与修建站厅。而且涉铁项目一般不好处理,这也是为什么到现在都没有成功的国铁既有线改造通勤规划。所以站在现实角度来看,这一版规划失败虽然可惜,却又是必然结果。 不过虽然2007版规划把17号线ban了,但是另一个新玩意把17号线又兜住了。那就是2006年规划的BRT,17号线此时变成了BRT3,规划中,B3从车公庙出发,大致沿福强路,彩田路,泥岗西路,粤宝路到白泥坑,后沿丹平路进入平湖大街。平湖段与现在17号线基本无异。平湖以南是现在7,14号线。这条BRT上面还是有浓重的上一版规划味道。表现在沿线特喜欢与广深线贴贴。不过随着地铁二期建设推进,深圳实在没钱搞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17号线再一次被ban。 除此外,9号线初期研究阶段。一个比选方案计划沿宝安北路敷设,设宝安北(在7号线笋岗站),笋岗(实际是今大塘龙站),宝安南,大剧院等站。同时,早期9号线也计划去火车站西广场。也就是说,虽然07版本规划没有17号线,但是关于17号线沿线情况其实早有研究。现版本17号线雏形基本是9号线比选方案整合而成。 2012年左右,搞完地铁二期建设的深圳又回头把那BRT捞了出来。而且捞回来直接下猛料,一口气整了十几条快速公交廊道大饼。根据《深圳市快速公交网络规划及发展模式》17号线以快速公交廊道身份再一次诈尸复活,只不过由于规划具体文件不清晰,找不到该规划具体细节。接下来我以K3代称。K3在规划中起点改在了文锦渡,沿爱国路高架进入丹平快速,一直开到鹅公岭,随后转东深路,凤凰大道到达平湖。这玩意与上一版规划的BRT可谓相差甚远。 那上一版BRT规划呢? 上一版BRT规划转正成正儿八经地铁了。2012版总规划的18号线就是奠定今17号线的重要标志。线路起于深圳体育馆,沿着笋岗路到达宝安北路,进入清水河,转向南岭,沙湾,丹竹头。换乘14后,走白泥坑,进入平湖大街。终点在今平大路与新厦大道路口处。该线路与现在17号线区别较大,一股浓浓的BRT遗风。笋岗路方案致敬了06年的BRT黄木岗走法。 2012年的17号线,地铁方案与BRT方案双管齐下。但是细究,实际上BRT方案是地铁方案的备选方案而已。这一点和10号线与新彩BRT是一个道理,有关详细细节,可以期待后续视频。总之就是,只要地铁能建,BRT就寄。所以2012版BRT规划很快就淹没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没有似,这个BRT规划后面以一个奇怪的方式又回到了大众视野中。这里先卖个关子。 2015年,深圳公布了12版总规调整后的方案。17号线(此时还叫18)取消了笋岗路体育馆规划,改走和平路,到达深圳火车站。罗湖段和今17号线基本一致。但是龙岗段的白泥坑平大路方案仍然存在。至此,17号线基本线位确定,接下来就是进入漫长的方案比选环节。P2,权衡利弊,17号线线位的比选 2016年中旬,深圳公布了深圳地铁四期规划公示版,其中17号线赫然在列。规划上报罗湖西至山厦段即全线。且正式从前南线(15号线)手里夺回了现在17号线这一名称,18这个编号给了外环线。该方案17号线相比15版本,平大路,白泥坑方案取消,出丹竹头后改走李朗,换乘10号线,再穿平湖南编组站,走平湖大街,终点改在了山厦。此版规划的17号线与今天别无二致。好景不长,随后公布的四期建设方案中,17号线全线与15号线一期(金港至听海路),8号线二期(葵涌和坪葵段),14号线支线(即现在21号线坳背以北)等线路全部被砍。 不过也有好消息,年末,深圳公布了2016版新总规划,17号线正式成为了深圳规划地铁线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四期规划,平湖段线位有小改动。在大皇公一带脱离平湖大街,线路改去守珍街一带,与10号线双拥街站换乘。猜测是为了增加覆盖面。 其实17号线有多种比选方案。接下来,我们挑选几个经典方案来说一说 首先,该图方案没有笋岗北站,比选方案走的是宝安北路。出德兴站后,比选方案走水径,三联至德兴这一段其实就是现在的25号线水径段。而此时25还是16版总规初期的老方案,走的是布龙路和布沙路。17号线三联方案在三联以北穿山到达李朗。求水山方案来看,推荐线位多绕了一圈,设沙塘布站。有效覆盖沙湾地区。比选方案走可园,南岭1983,穿过南岭村。现在的17方案其实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而且,无论是比选还是推荐方案,17都在布沙路上与25并行换乘。这里面最主要的争议点在进平湖是走丹平还是走布澜路。2012版本总规划方案出石芽岭后,沿水官拐上白坭坑和良安田。沿着平湖大街接入平湖段。该方案覆盖白坭坑片区,与整体规划结合较好,线型顺直,避免对铁路的穿越。然而,白坭坑村需下穿大量建筑,协调难度较大;良安田站覆盖较差,呈单边覆盖。本来平湖片区就被广深线分割两半,这一规划无疑对解决眼下困境无任何实质帮助。 再就是平吉大道方案。线路沿着布澜路北上,在平吉大道路口处北进上李朗,并下穿铁路回到良安田。该方案覆盖第三人民医院,服务较好;支持李朗未来科技城的发展,与地区城市规划结合较好;与10号线换乘,网络衔接性较好;沿线通道条件较好。然而,整体线型较差,线路较长,需3次下穿广深铁路,无法覆盖白坭坑片区,且使得线路整体旅速变慢。 还有良白路方案。该方案维持12版本总规方案基础上,把良安田站放在了平安大道上面,周边的的茗翠园,良安田村等社区因此受益。该方案利用现状良白路敷设,可实施性稍好;良安田站覆盖较好。然而,远丰工业村和平湖大街处切入地块,下穿建筑较多;线型曲折。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应与沿线城市规划、土地开发联动。李朗未来科技城规划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同时17号线平湖南段线路规划也应顺应城市功能变化而作出联动,通过对平湖南段3种方案影响对比分析,综合考虑覆盖、换乘、拆迁以及与城市规划结合性等因素,平吉大道方案与沿线土地利用协调好,规划人口岗位覆盖量大,支撑城市规划,被确定为推荐方案 16版本总规划发布后,线路就平湖中心的设站方案进行了讨论研究。主要提出比选平湖枢纽方案和双拥街方案。 双拥街方案在大皇公一带拐去双拥街。对平湖村覆盖较好,与平湖枢纽形成错位覆盖。然而,沿线通道条件较差,没一条像样的路。下穿大量建筑;未覆盖金融基地等片区重点地区,不利于打造平湖枢纽,与城市规划结合性较差。平湖枢纽方案沿平湖大街敷设,接入平湖枢纽,网络换乘最好;覆盖平湖金融基地,支持平湖地区规划的实现;沿平湖大街、平安大道等东片区中轴敷设,通道条件较好,对平湖中心地区覆盖较好。然而,平湖枢纽工程难度较大,且线路需要再次下穿广深铁路 为打造片区枢纽,综合考虑施工难度等因素,平湖枢纽方案胜出。 2017年,总规修改。25号线沙湾段消失,改去罗湖。线位继承了17号线的三联方案。17号线连带调整。南岭站改到了南岭新村,车站坐南朝北,不再平行布沙路建设。沙塘布站改到荔枝花园附近,易名南岭中心,后改名南岭北站。讨论多年的白泥坑方案消失,确定走李朗。平大路比选方案也连带消失,走山厦。17号线规划就此基本定型。 2018年年初,四期工程全面开工。与17号线换乘两次的14号线的罗湖北,石芽岭站均为17号线完成了大部分结构代建。17号线进入五期规划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2022年,深圳公布了地铁五期规划建设方案。17号线不出所料被纳入了建设计划中。只不过,一砍就被砍到了上李朗,平湖段不进平湖的段子就这么出来了。2023年,五期规划获批,17号线幸运没有被砍。不过,在随后公布的环评文件来看,17的规划还有微调。P3,左右犯难,17号线获批后的调整过程 主要是嘉宾至大塘龙段。 按照原规划,嘉宾站出站后,线路下穿广深线,在今东门迎宾花园广场附近设老街站。随后下穿工人文化宫,深圳迎宾馆。下穿布吉河,广深铁路线。设大塘龙站。原规划的优点是:正面下穿敏感建筑物较少,埋深较浅,车站周围相对空旷,施工相对容易。但缺点那是相当的多。首先是要移走古树,往哪移?其次,这沿线要正穿深圳迎宾馆等历史建筑,处理麻烦。最后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这方案要两次穿国铁,无论是工程可行性研究专家意见、总体设计专家意见、初步设计咨询专家意见、涉铁(河))专项设计专家意见,其均提出建设规划方案17号线伴行或下穿铁路桥梁、路基道岔区多次,地下工程条件变化及实施风险存在不可预见性,工程难度及工程风险极大,工程建设有可能影响铁路正常运营。所以为了顾全大局还是不穿为好。深圳但凡是和国铁搭边的轨道项目,就没几个一帆风顺的。估计规划部门都不想趟这些浑水,能少穿就少穿吧。毕竟按照原规划,17号线总计要下穿八次国铁,施工难度可想而知。 调整后规划大致如下,线路嘉宾出站后沿和平路敷设,在和平路,建设路与广深铁路合围处也就是原来的BRT1老街总站处设老街站。随后沿着布吉河边盾构,下穿港岛银座,红桂中学,大塘龙小区等,线位较直。该方案优点是不用扯皮古建筑,古树这些麻烦事。缺点也是有的,老街站那个位置实在太过狭窄。北边是车水马龙的解放路,南边是深圳主干道深南大道,西边是超高层建筑与老旧小区,东边是高架桥和广深铁路。施工空间极其狭小,条件极其糟糕。最后一点,沿线居民极其反对该方案。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看下,简单总结一下就是地铁要从小区底下过去,由于大塘龙小区建设年代过早,早期使用海砂建造,安全隐患大。运营时震动会对小区产生不良影响等等。实际上五期开工线路里面不只17沿线意见大,27,20等别的线路也有人反映地铁穿小区地基,还有停车场噪音等等乱七八糟问题。 概括来说,17号线东门这一段线位是左右犯难,原方案可能破坏历史建筑,迁移古树,破坏广深铁路正常运营等,施工难度极大,工程风险极高。现方案正面下穿敏感建筑物大大增多,而且还有周边居民反对。但相比之下,现在方案还是相对容易一点。针对沿线居民的顾虑,我们来看看施工方如何应对。由于线位变更后的17号线下穿建筑数量大大增加,于是线路进一步加深埋深。仅是港岛银座地下,轨道埋深就达到了惊人的48米。深度相当于一座12层高的建筑。再者,施工时将采用先进的轨道减振措施。经过预测,对应措施可以有效将以上敏感建筑物的振动和二次结构噪声预测值控制到相应标准。P4,复兴之梦,17号线沿线精彩故事 虽然17号线沿线的故事十分精彩,不过受限于视频长度,本期我们想重点聚焦一下17号线途径的其中一个片区-笋岗 1977年,笋岗站改名深圳北站。直到现在,大塘龙这边还保留着“北站社区”这个叫法。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深圳特区处于高速发展中,笋岗-清水河作为规划最大的仓储和转口贸易基地,被誉为“中华第一仓”。1982年,笋岗仓库区开发建设,先后建成大型仓库80多栋,在上个世纪80至90年代,该片区作为全国最大的多功能现代化商业化仓库区和全国首个出口监管仓库而闻名海内外,年货物吞吐量最高时达500万吨。大约90年代,由于深圳站站台紧张,逢过年,返乡工人也会在笋岗站(还有深圳西站,布吉站都有此现象)踏上回家的列车。笋岗站当时实行单位购票,集中发车(现在也有),列车主要发往湖南,江西等地。这也是笋岗站生涯中短暂的办客历史。笋岗火车站也成了一些南下工人的难忘回忆。后来,随着城市发展,深港铁路货运往来逐渐减少,笋岗站后续关停了货运业务,乱七八糟的铁路支线也散布在笋岗的大街小巷。如今,推平了厂房,仓库的笋岗片区基本是罗湖唯二的处女地了。在清水河没发展起来之前,笋岗可能就是罗湖复兴的主要动力。这片不大的土地上,不仅矗立着三栋300+地标建筑,还集聚了不少诸如中国燃气,宝安集团等著名企业。而且随着深圳市大力推进西丽枢纽的规划和建设工作,新建笋岗客整所作为重要配套工程被纳入西丽枢纽项目,为该片区的上盖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契机。笋岗客整所上盖项目是全国首例在既有运营铁路路段上加建盖板、实现综合上盖开发的项目。而经过笋岗的17号线,也是自2016年开通的7/9号线之后,罗湖老城区十三年内的第一条新地铁线路。对片区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相信随着17号线的开通,笋岗片区在未来可以爆发出更大的潜力,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P5,跨越未来,17号线未来的发展17号线未来发展将聚焦于线路延伸、区域联通及深莞一体化。当前一期工程(侨社站至上李朗站)在建,设18座车站(含9座换乘站),为二期延伸奠定基础。17号线二期将延伸至平湖片区,规划设良安田、鹅公岭、新南、平湖等站,该段可能会纳入深圳轨道五期规划修编。平湖站作为深圳区域中心之一,除10,17号线以外,未来还将汇集地铁18号线、深惠城际,形成多轨交汇枢纽,强化东部中心地位,而且,龙华区规划提到,17号线远期规划延伸至龙华九龙山,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解决观澜等地的轨道交通覆盖盲区。未来,随着深圳都市圈发展,深莞联通也是核心方向之一:良安田站规划对接东莞16号线,通过轨道衔接促进两地要素流动。说到东莞16号线,我们前面提过2012版本的快速公交廊道规划,莞16就利用了12年快速公交廊道的东深路线位,其将延伸进平湖平安大道,龙岗区规划还提到东莞16号线可能会以罗清(罗湖-清溪)城际身份延长到深圳市区,死去的BRT又给盘活了属于是。 如今,17号线线位可以说是深圳最奇葩的几条线之一,罗湖以北部分走出了一个不伦不类的“3”字形,不过其演变过程我们已经通过前面视频了解。希望能解答大家心中的疑惑。17号线能走到今天,也是历经坎坷。先是被10号线抢走了平湖第一线,只能屈居二线,然后跨市段被没收,第三版总规查无此线,四期挨一刀,五期剩半条,替代的BRT方案一根毛都没看到。简直就是传奇耐砍王。 尽管17号线走向奇葩,尽管17号线就是一个80km/h的加密线,甚至还是个世界最难地铁。不过,17号线意义十分重大,对罗湖而言,17号线连接了蔡屋围,笋岗,清水河三大商务区,深圳站,罗湖北两大铁路枢纽,也连接了罗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作为十多年以来老城第一条新线,17号线对促进城市更新,沿线开发等具有重要意义。对龙岗而言,17号线修复了布澜路没有地铁的bug,可以大大缓解晚高峰第三人民医院至联创科技园一段拥堵。还让沙湾,南岭居民坐上了地铁,是一条实实在在的惠民线路。未来,当她向平湖延伸、与东莞轨道握手之时,这条镌刻着“迎难而上”基因的线路,将继续以坚韧的姿态,在地下穿行中书写老城复兴与区域融合的新篇章,让特区的创新脉搏,沿着轨道的轨迹,永续跳动。这,就是特区精神。这,就是我对深圳经济特区的印象,而这,也是17号线的魅力所在!
哎呀今天到上传上限了{:7_178:} 本帖最后由 江岸行 于 2025-5-9 07:32 编辑
01年的规划是改造广深铁路,不应该视为17号线的雏形 谢谢楼主分享,有空再慢慢看{:4_115:} 江岸行 发表于 2025-5-9 06:42
01年的规划是改造广深铁路,不应该视为17号线的雏形
但其实覆盖范围和现在17基本无异,除了南岭。17沿线也基本就是贴着广深线修的 先mark下 前排小板凳,坐等更新 本帖最后由 clarancepeng 于 2025-5-9 09:49 编辑
早几天看到微信推送了楼主的公众号“小秋的故事庄园”,上面有楼主发的这篇文章,不想追更的可以过去看全集{:4_101:} clarancepeng 发表于 2025-5-9 09:47
早几天看到微信推送了楼主的公众号“小秋的故事庄园”,上面有楼主发的这篇文章,不想追更的可以过去看全集 ...
没更完哦,现在时间紧一天也就写个一千字不到{:6_158:} 还会有3、4、5...吗? 你好像在小红书也喜欢写这些{:7_189:} Freak110 发表于 2025-5-9 18:23
你好像在小红书也喜欢写这些
小红薯是发癫写的主观色彩很重{:7_191:} 17号线脱胎自原广深城际改造(2001年规划的10号线),2012规划初现于原平湖线(18号线),经过N个比选演变成现在的17号线 Vektorim 发表于 2025-5-10 20:20
17号线脱胎自原广深城际改造(2001年规划的10号线),2012规划初现于原平湖线(18号线),经过N个比选演变 ...
17应该是龟里面唯一经历了铁路改造规划+两次BRT规划+N次地铁规划的线路。堪称传奇耐改王。 yoyo837 发表于 2025-5-9 16:08
还会有3、4、5...吗?
3已经写完了 快三个月了,全部更新完成,各位看官敬请享受
页:
[1]